Sep
2016
社區資源

 

 

「好惜食」這個計劃已發展了5年,最核心仍是食物捐贈及分享,即是「收菜派菜」,而較多團體認識這個計劃也是「收菜派菜」這個服務。我們靠義工到深水埗區的街市及麵包店回收食物,再回到中心分發,讓兩百多個家庭受惠。我們的義工由最初數位婦女到現在數十位義工,每個人都堅持不同的執著,有些為了奉獻,有些為了環保,也恆常為計劃服務。每一個義工也努力為服務付出,但有時也會受到不理想的回應,受惠的街坊總是會有不合理的要求,例如:「點解尐菜唔靚?」「點解今日無米派?」,當然職員及義工會不厭其煩地解答,因為我們要堅守原則,最基本的原則是公平,但是總是不斷被挑戰,在雞蛋裡挑骨頭,常聽到也是「點解人地嗰份靚尐?」「點解總係今日少尐?」,無論義工或是職員聽到也是失落,皆因我們也堅守著公平分配的原則,但不被討好。不過,義工們沒因此放棄繼續維持服務,也沒有與街坊衝突。

 

5年的計劃也有不同的資助,今年得到香港公益金資助下將計劃擴充發展,計劃也被重新定位,由以前婦女價值與環保的連結,到現在婦女價值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連結,核心的「收菜派菜」服務也重新定位,就是將捐贈援助轉為共同資源分配,除了因街坊不合理要求嚴重,很多機構建立的文化風氣也相當不健康,很多團體也會捐贈食物或送贈物品,希望讓更多街坊受惠,而街坊太多數是年長婦女,她們多是獨居,沒有什麼嗜好,生活寄託只有投射在四處到機構「搵資源」,將自己的日程鋪滿不同機構的免費活動。這種需求關係容易建立,但也只會停留於此,當機構沒有什麼東西派發時,就會水靜河飛,街坊仿是一個過客。因此,「收菜派菜」服務轉成共同資源分配的定位,是希望令受惠街坊由被動的受惠者變成主動的同行者,共同解決食物過盛而浪費的問題,而她們就是協助善用食物。活動形式無變,街坊如常來領取食物,但是角色轉變了,態度就會轉變。我們深信這種轉化會讓她們明白到不單是到機構領取東西,而是可以進一步投入社區,協助帶動社區美化。此外,我們也會收集街坊的故事,重視他們的生命經歷,將每個生命串連,重塑社區的歷史,讓社區人士認識深水埗區不同面貌及文化變遷;我們亦將受惠街坊轉為義工,讓他們也擔當不同角色。

 

我們相信每一位街坊也是社區重要的成份,社區是怎樣也應由街坊決定及生產,但可惜現在社會的私隱文化、私有化及個人化都令街坊變得隔絕,每人也只顧自己,社區變得冷清,要加強社區強韌度,凝聚他們,就必須挑戰現存的文化,強調公共責任、共享及分工。我們把街坊角色重新定義就是分工,除了在「收菜派菜」服務上改革,還加設了社區經濟的服務及活動,希望從多方面介入來社區營造。